在网球界,围绕谁是史上最佳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费德勒、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到底谁是史上最佳,目前尚无定论。
相对男子球员,女子球员的情况要简单得多,一骑绝尘的小威是毫无争议的不二人选。而要是扯上“有史以来”的话,恐怕唯一能与她竞争的当属玛格丽特·考特了。
近日,已被众多球友划入“已退役”球员之列的小威再次成为热门人物,她被卷入了与考特的争议之中。事情源于考特前几天对《每日电讯报》说的一番话,“塞雷娜,作为一名球员,我很钦佩她——但我认为她从来没有钦佩过我。”
今年已经80岁的考特出生于澳大利亚,她总共赢得了64个大满贯冠军,其中包括24个单打冠军、19个女双冠军和21个混双冠军,她的大满贯冠军总数以及大满贯的单打、女双和混双冠军数量都是史上最多的。
最接近考特纪录的人就是小威,这位本月26日即将年满41岁的美国传奇球员共赢得了39个大满贯冠军,其中包括23个单打冠军、14个女双冠军和2个混双冠军。
我们都知道,大满贯冠军数量是评价和衡量球员成就最重要的指标。尽管小威的成就是举世瞩目且不可思议的,但考特对她的比较优势则是碾压式的。从这一点来看,考特无疑是史上最佳。
不过,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考特的24个大满贯单打冠军中,有13个是1968年公开赛年代之前赢得的,而人们普遍认为1968年之前的大满贯竞技水平和夺冠难度要小于公开赛年代之后。也就是说,小威的23个大满贯单打冠军的含金量要比考特高很多。
支撑这一观点的最直接例证就来自罗德·拉沃尔。与考特一样,拉沃尔也是横跨公开赛年代的澳大利亚球员,他在1962年以业余球员身份赢得了四大满贯单打冠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年度全满贯”。
不过,拉沃尔公开承认自己并不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肯·罗斯沃尔(Ken Rosewall)、卢·霍德(Lew Hoad)和潘乔·冈萨雷斯(Pancho Gonzales)这几位职业球员的水平更高。1968年职业球员可以参加大满贯比赛之后,拉沃尔为了通过打网球赚钱,也为了与职业球员竞争,才由业余球员转为职业球员。
如果以拉沃尔作为参照的话,考特在1968年之前赢得的13个大满贯显然要“水”一些,或者说考特大满贯单打冠军的成色确实要比小威逊色一些。
以上看法是基于客观事实的理性判断,似乎无懈可击。不过,反对者总能找出其它客观事实来进行反驳。比如,1970年代前后的女子比赛并不多,从1960年赢得首个大满贯冠军到1973年赢得第24个大满贯冠军,考特在这13年期间内一直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女子球员之一,这与拉沃尔的情况明显不同。
但与当代的小威比起来,考特的大满贯冠军确实又有不少硬伤。比如,考特纵横网坛时的澳网名气和影响力并不大,困难重重的全球旅行让很多顶尖球员放弃了远渡重洋去澳大利亚比赛。在1960-1973年期间,澳网的单打报名人数从未达到64个,1964年仅有27人,种子球员赢4场比赛便可夺冠。
这么一想的话,考特的24个大满贯成色确实不如小威。但反对者依旧可以找到正当的反驳理由——考特所处的时代要比小威的时代艰难得多,现代球拍以及球线的技术比过去先进得多,球员的交通、营养、医疗以及训练保障条件也比过去强得多。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应尽量将客观条件相仿的对象放在一起比较,这样才更公平合理,也更具现实意义。正如有的人总喜欢追问,是巅峰期的桑普拉斯厉害,还是巅峰期的费德勒厉害?这种类似于关公战秦琼的话题虽然有趣,但讨论起来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如果说时代不同的人不宜放在一起比较的话,那么考特与小威同样作为女性,同样作为母亲,两人其实还是有可比之处的,这便是考特所说的——“小威比我多打了7年比赛,并且她生了孩子之后只赢得了1个巡回赛冠军,而我生了孩子之后赢得了3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面对横亘在自己面前的考特,小威从没有舍弃对24个大满贯单打冠军的追逐,她上个月在《Vogue》杂志上表示,“如果我说我不想要打破那个纪录,那我就是在撒谎。”
事实上,小威并没有如考特所说的对她“缺乏钦佩”。几年前,小威在出席与考特的一次访谈中就说过:“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有幸站在玛格丽特·考特身边,所以这真的有点超现实。能够把我与考特这样出色的冠军相提并论,我真的很荣幸。”
在谈到小威追逐和迫近考特的纪录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位低调的伟大球员——格拉芙。
相比小威,当年格拉芙更有可能追平甚至超越考特的纪录。格拉芙在19岁就实现了年度金满贯的壮举,而考特的年度全满贯发生在她28岁的时候。30岁的格拉芙在赢得了第22个大满贯单打冠军,不久之后就退役了,如果她能像小威那样坚持得久一些,或将有机会再赢2-3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我们在讨论史上最佳球员话题时,往往过于重视球员在赛场上的成就,而忽略了球员在赛场之外的成就和影响力。比如,该球员对网球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吸引了多少人关注和从事该项运动,该球员的社会成就和公众评价如何等等。
若是以当今的眼光和标准去审视考特与小威的话,显然是不利于考特的,毕竟她曾公开赞同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并且还是坚定的反同性恋者,单凭这两点就可能给考特的评价减分。
如此看来,考特和小威的史上最佳之争将很难有最终定论,但我们并不能说这个争论就没有价值——至少它能促使我们去了解网球的历史,学会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多角度地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奋斗与纪录属于球员,欣赏和评判则属于我们。考特与小威的史上最佳之争,你站谁?(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